广医-广州生物院联合生科院成功承办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教学专委会年会暨微课程竞赛
编辑:杨一格     发布时间:2025-05-13

为深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我院于2025年5月9日至11日成功举办“2025年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教学专委会年会暨微课程竞赛”。本次会议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我校举办,旨在选拔优秀教师代表广东参加第五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课程“甘李杯”公开赛(全国赛),同时推动省内高校教学创新与学科发展。本次会议围绕教学创新、课程改革、学科竞赛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开幕式:高屋建瓴,共启新篇


5月10日上午,大会在学校行政楼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凌教授主持,他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初衷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李凌教授发表开幕讲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高国全教授致开幕辞。高国全教授指出:“教学创新是学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需以‘实践-反思’闭环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高国全教授发表讲话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郑建民处长致辞,强调高校应深化科教融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并介绍了生科院在拔尖人才培养及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中的成果。

教务处郑建民处长发表讲话



专题授课:名家荟萃,智慧碰撞


会议特邀三位全国教学创新大赛获奖老师作专题报告,其中杜冠魁教授(海南医学院)以“弱鸟先飞、边想边试——教学创新的‘实践-反思’闭环构建”为题,介绍了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多项创新举措

杜冠魁教授(海南医学院)分享教学经验

周嘉良教授(井冈山大学)分享“生动形象、物尽其用、化茧成蝶、学问思辨--生物化学课程参赛经验”,强调教学案例需“生动形象、物尽其用”,通过竞赛反哺课堂设计,打造“学问思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周嘉良教授(井冈山大学)分享教学经验

靳祎教授(河北大学)以“重塑教学创新生态,精研大赛制胜之道”为题,结合其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经验,解析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靳祎教授(河北大学)分享教学经验

会议由广州医科大学生科院龚青副院长主持,会议设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创新论坛” 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近800人。


教学竞赛:以赛促教,百花齐放


5月10日下午,会议举办“教学创新微课公开赛”,由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倜教授主持,来自全省高校的10位老师同台竞技,充分展现青年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创新能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蔡静荣获一等奖,将代表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参加第五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课程“甘李杯”公开赛(全国赛)。我院南山学者黄佳颖教授、中山大学赖德华荣获二等奖,肇庆医学院李端琢、广东药科大学刘丽辉、广东医科大学李彩虹、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陈柏雄、汕头大学医学院程银伟、广东医科大学周姝荣获三等奖。

高国全教授为获奖老师颁奖

李凌教授为获奖老师颁奖

龚青教授为获奖老师颁奖


评委专家点评称:“本次竞赛不仅是教学能力的比拼,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


闭幕总结:凝心聚力,共谋未来


会议闭幕式上,李凌教授总结道:“本次论坛通过学术报告、经验分享与教学竞赛,搭建了多维度交流平台,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育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桥梁,也为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