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宏,男,农工。
电话:020-37103223,email: 517493761@qq.com
广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
教育经历
2005/09-2011/07,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博士
1995/09-1998/07,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学院,细胞生物学,硕士
1991/09-1995/07,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14/02—至今,广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1998/11—2014/01,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讲师
教学经历及成果
教授本科生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研究生课程《细胞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留学生课程《cell biology》。
教改课题:
1.广州医科大学教育科学规划校长重大课题,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初探,起止时间:2020年3月-2020年9月;已结题,主持。
2.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医学细胞生物学》;起止时间: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已结题,主持。
主编或参编教材:
1.医学生物学综合实验,科学出版社,2018,副主编
2.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及复习思考题,科学出版社,2012,编委
3.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编委
发表教改论文:
1. 张锦宏,苏晓波,张岚,王芳. 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与成绩评定的探索与思考. 高教学刊, 2021, 21:138-141
2. 张锦宏,曾军,郭芝刚. 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62-764
3.谢天炽,曾军,申本昌,李佩琼,张锦宏(通讯作者). 基于模式生物的遗传学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初探. 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6) : 1186-1188
4. 王芳,张岚,张锦宏,苏晓波. 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 13(1):62-65.
教学成果
1.高效反馈的线上学习模式—以细胞膜的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运输为例,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案例二等奖, 2021年 (排名第一)
2.基于“知识交互式”学习策略的细胞生物学立体知识体系构建—以内膜系统为例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案例二等奖 2021年 (排名第三)
3.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 2021年
4.一场感冒引发的“血案”,广州医科大学PBL案例评比三等奖,2016年(排名第一)
研究方向: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和抗肿瘤药物的开发
主持项目
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40015594,CXCR4特异性拮抗剂SDF-1β P2G增强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的研究,2013/10-2015/10,3万元,已结题,主持。
2. 广州医学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12C15,马尾松树皮提取物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2012/12-2014/12,3万元,已结题,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378,Varp通过Tyrp1影响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及其调控机制研究,2014-01至2016-12,23万元,结题,排名第二。
4.广东省卫生厅基金,B2013180,新蛋白Varp通过Tyrp1蛋白调节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及发展的研究,2013-12至2015-12,1万元,结题,排名第二。
发表文章(部分)
(1) 张锦宏,冯冬茹,谢衡,李若达,王金发,刘兵*,Mechanism of apoptosi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Glc-82 cell in vitro induced by Pinus massoniana bark extract,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113~120
(2) 张锦宏, 张岚, 王芳*,热应激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解剖学报, 2014, 45(1): 53-57
(3) Jinhong Zhang,Dongru Feng, Hongling Ma, Bing Liu, Hongbin Wang*, Heng Xie, Ruoda Li, Jinfa Wang*,Antitumor effects of Pinus massoniana bark extract in murine sarcoma S180 both in vitro,American J. Chinese Med,2012,40(4):861-875
(4) 张锦宏,冯冬茹,刘兵,戚康标,刘炎明,王宏斌*,谢衡,李若达,王金发,马尾松树皮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179-182
(5) 张岚, 张锦宏(通讯作者),罗深秋,小鼠增龄过程中胸腺细胞的退行性改变,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39(6):1-3